光澤度儀(yi) 的等級一直是客戶比較關(guan) 心的問題,國家JJG 696-2015《鏡向光澤度計和光澤度板》計量檢定規程中規定一級光澤度儀(yi) 和二級光澤度儀(yi) 的劃分標準,那麽(me) 到底是如何通過計量來劃分光澤度儀(yi) 的等級呢?下麵看小編為(wei) 您揭開光澤度儀(yi) 計量的神秘麵紗。
光澤度儀(yi) 計量方法
1)外觀、測量範圍和分度值
通過目視觀察和手動相結合,按照外觀要求、光源和接收器的匹配的各項內(nei) 容進行檢查,並填寫(xie) 檢查結果。
a)外觀要求
光澤度儀(yi) 應有銘牌標誌,標明儀(yi) 器名稱、型號、生產(chan) 企業(ye) 、儀(yi) 器編號、出廠日期等。銘牌應牢固,字跡應清晰。
光澤度儀(yi) 的讀數顯示應清晰,儀(yi) 器的緊固件及接觸件應可靠,光學元件表麵應清潔無汙。
b)光源和接收器的匹配
標準光澤度儀(yi) 必須符合國際照明委員會(hui) (CIE)規定的光源為(wei) D65照明體(ti) 或A光源,接收器光譜響應符合視覺函數V(λ)的要求。兩(liang) 種光源條件下得到的光澤度示值誤差應符合下表規定。
儀器類別 | 光源類別 | |
D65照明體(GU) | A光源(GU) | |
標準光澤度儀 | ±1.0 | ±0.8 |
2)測量基準麵的平整性
在光澤度儀(yi) 的測口(即測量基準平麵)上覆蓋上二級平晶,然後在各個(ge) 方向用塞尺測量兩(liang) 者之間可能形成的間隙,如果使用0.05 mm的塞尺可以塞人間隙並達到測口內(nei) 側(ce) ,則判定該光澤度儀(yi) 的測量基準平麵的平整性不合格。
3 ) 照明均勻性
在光澤度儀(yi) 的樣品測量窗口上平貼一張描圖紙,觀察照明的均勻情況,應滿足照明均勻性的規定,即發射光源場的光照應無明顯可見的不均勻。
4 ) 穩定度和零值誤差
A. 采用連續測量方的光澤度儀(yi)
開機穩定後,在無受光條件下(放置遮光罩或光阱等)調節零位,然後放上高光澤度標準板,按其光澤度值設定光澤度儀(yi) 的示值。每 5 min交替記錄示值和零位一次, 30 min內(nei) 測得的各示值之間的偏差不得超過對穩定度和零值誤差的要求。
B. 采用瞬態測量方式的光澤度儀(yi) 先在無受光條件下(放置遮光罩或光阱等)測量零位;然後對高光澤板進行測量,每次測量間隔10s,共測量6 次。示值之間的偏差不得超過 對穩定度和零值誤差的要求。
5 ) 示值誤差
A. 采用連續測量方式的光澤度儀(yi)
儀(yi) 器預熱穩定後,調整好零位,用高光澤度基準板或被檢光澤度儀(yi) 配套高光澤度標準板的標準值設定光澤度儀(yi) 的示值,然後依次換上中光澤和低光澤的基準板,記下光澤度儀(yi) 的讀數。
示值誤差ΔGS(θ) 按下列公式 計算:
ΔGs(θ) = Gsx( θ ) — Gso(θ)
式中:
Gso(θ ) — 中或低光澤度板的光澤度值;
Gsx (θ ) — 中或低光澤度板的讀數值。
上述檢定至少應重複兩(liang) 次,並分別對中和低光澤度的讀數計算平均值,其值不應超過光澤度儀(yi) 計量性能的要求(請參考《光澤度儀(yi) 計量性能標準》)。每次檢定均應依次在高、中、低光澤度板中分別進行。
B. 采用瞬態測量方式的光澤度儀(yi) 無須預熱調整零位,a) 如可以調整光澤度示值,先用高光澤度基準板或被檢光澤度儀(yi) 配套高光澤度標準板的標準值設定光澤度儀(yi) 的示值,然後依次換上中光澤和低光澤的基準板,記下光澤度儀(yi) 的讀數;b) 如不可以調整光澤度示值,先放在自校板上自校,然後依次換上高光澤、中光澤和低光澤的基準板,記下光澤度儀(yi) 的讀數。
示值誤差ΔGS ( θ ) 按下列公式計算:
ΔGs(θ)= Gsx(θ)—Gso(θ)
式中:
Gso (θ) — 高、中或低光澤度板的光澤度值;
Gsx (θ)— 高、中或低光澤度板的讀數值。
上述檢定至少應重複兩(liang) 次,並分別對高、中和低光澤度的讀數計算平均值,其值不應超過光澤度儀(yi) 計量性能的要求。每次檢定均應依次在高、中、低光澤度板中分別進行。
以上就是光澤度儀(yi) 計量的詳細方法,根據計量結果來劃分光澤度等級,同時還需要檢定光澤度板,二者都合格的會(hui) 發給計量合格證書(shu) ,光澤度儀(yi) 和光澤度板的計量周期一般不超過一年。
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是專(zhuan) 業(ye) 的光澤度儀(yi) 生產(chan) 廠家,我們(men) 致力於(yu) 為(wei) 用戶提供優(you) 質的光澤度儀(yi) 產(chan) 品和服務。你可以通過電話聯係我們(men) :400-888-5135 或訪問我們(men) 的官網:www.hrlsf.com